在服装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,希音(SHEIN)创新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OMO(Online-Merge-Offline)培训体系,为供应商打造全维度技能提升通道。2025年第一季度,希音开展供应商培训近百场,覆盖超5300商次,其中OMO混合式课程占比达40%。这套体系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理论学习,依托实体基地强化实操能力,实现供应商次品率平均降低30%、生产效率提升50%的显著突破,为中国制造业人才升级树立了创新标杆。
一、线上筑基:数字平台构建知识中枢
希音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学习平台,成为供应商能力提升的“云端智库”:
模块化课程体系
平台上线七大核心课程模块,涵盖生产排程优化、5S现场管理、智能设备操作等关键领域。每模块细分为15分钟视频微课,配套随堂测试与案例库。供应商管理层通过手机端即可完成《精益生产十日攻坚》系列课程,实现碎片化学习与即时巩固。2025年Q1线上学习人次同比增长40%,累计学习时长突破10万小时。
沉浸式仿真训练
开发3D虚拟车间操作系统:
— 学员可模拟操作自动验布机,掌握布匹疵点识别要诀
— 智能裁床参数调试模块,实时反馈裁剪精度数据
辽宁兴城泳衣厂商张磊通过30次虚拟训练,将裁床损耗率从8%降至3.5%,节省年材料成本超20万元。
数据化能力画像
建立供应商技能评估模型:
— 学习进度、测试成绩、改善提案等数据自动生成能力雷达图
— 系统推送定制化提升方案(如《弹力面料车缝缺陷防治》专项课)
该机制使培训资源匹配精准度提升60%,供应商满意度达98%。
二、线下淬炼:实体基地锻造实战能力
线上知识通过三大实体场景转化为生产力:
创新中心实景工坊
希音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设立2000平方米实训基地:
— 配备最新型数码印花机、自动吊挂系统等智能设备
— 每台设备旁设置双屏教学终端(左屏操作指南,右屏实时数据)
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完成“牛仔冷转印工艺”全流程实操,掌握节水70.5%的核心参数调节技巧,培训后设备故障率下降45%。
移动培训车间
针对产业带集群特性,改装12台“移动培训车”:
— 车内集成缝纫工作站、材料检测台、多媒体教学系统
— 深入广州牛仔、南通家纺等30余个产业带
浙江绍兴窗帘厂商王莉在厂区接受车边工艺特训:讲师现场演示改良卷边压脚用法,学员即时调试设备,2小时内解决长期存在的波浪边问题。
标杆工厂研学营
定期组织“新锐供应商走进标杆”活动:
— 佛山数码印花厂展示自动裁床如何实现24小时面料交付
— 东莞精益工厂揭秘5S管理使月产能提升6倍的秘诀
2024年开展48场研学,参与供应商平均生产效率三个月内提升35%。
三、融合创新:OMO模式释放叠加效应
线上线下并非简单拼接,而是通过三大机制深度融合:
训战结合闭环
学员线上学习《智能排产原理》后,线下在实训基地操作排产系统:
— 输入虚拟订单数据,模拟处理3000件急单冲击
— 系统实时生成设备利用率、订单延误率等评估报告
广州童装厂厂长陈明经3轮训战,将急单响应速度提升至行业均值3倍。
云端导师协同
建立“1+N”远程指导体系:
— 学员线下实操时,可通过AR眼镜呼叫云端专家
— 专家实时标注设备操作界面,指导调节针距张力参数
江苏羽绒服厂商李伟在专家远程协助下,2小时解决困扰半年的绗线跑绒难题。
数字孪生反馈
供应商工厂关键设备加装物联网传感器:
— 培训后设备运行数据(能耗、产量、次品率)同步至学习平台
— 系统自动对比训前训后指标,生成改善效果热力图
参与OMO培训的供应商,三个月内平均能耗降低18%,人均产出提升52%。
四、生态延伸:从技能提升到行业变革
培训成果通过三大路径转化为产业推动力:
人才认证体系
获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后:
— 开发《柔性制造管理师》等8个新职业标准
— 线下实操考核结合线上理论测试,通过者获全国通用证书
首批认证的50名精益生产管理师,推动所在工厂次品率下降至行业均值1/3。
产教融合计划
与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共建“数字工匠学院”:
— 线上平台向学生开放《智能供应链实务》等12门课程
— 线下设立“希音订单班”,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毕业设计
学员周芹妃设计的褶皱工艺获世界技能大赛金奖,作品量产首月销售破万件。
技术普惠工程
开放培训资源至全行业:
— 中西部企业可免费接入基础课程库
— 出版《服装智能制造操作规范》,被37所院校采用为教材
贵州某苗绣工坊通过线上课程改进针法,将生产效率提升40%,非遗工艺焕发新生。
照亮千万工匠的进阶之路
当绍兴的窗帘女工在移动培训车上掌握卷边绝技,当贵州绣娘通过手机学习提升苗绣效率,当职业院校学生在数字孪生系统中演练智能排产——这些场景诠释了希音OMO培训体系的深层价值:它已超越技能传授的范畴,成为产业进化的神经中枢与人才蝶变的孵化器。
支撑这一体系的,是希音累计投入的3.2亿元教育基金、覆盖2000台设备的物联网络、深入30个产业带的移动课堂。这些投入正转化为显著成效:3.3万产业工人实现能力跃迁,数百家供应商次品率下降30%,全链生产效率提升50%。
未来,随着AR远程指导系统全面铺开、数字孪生技术深度应用,希音的培训生态将释放更大能量。当知识获取打破时空限制,当技能提升有迹可循,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便从“人口红利”升华为“人才红利”——这既是希音为产业提交的答卷,更是照亮千万工匠职业发展之路的温暖光芒。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24
2023-02-15 1
2023-02-14 1
2023-02-13 1
2023-01-30 1
2023-01-30 1